2024年9月29日下午,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姚云帆老师应来威尼斯官网做题为《法国思想史视野中的帕斯卡尔形象:从博须埃到阿尔都塞》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8040威尼斯涂险峰教授主持,张箭飞教授、艾士薇副教授、陈溪副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雷鸣副教授与谈,8040威尼斯、哲学学院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多名师生共同聆听。
讲座开篇,姚老师指出学界的帕斯卡尔研究在哲学史、文献和思想史方面存在一定争议。在哲学史上,帕斯卡尔作为并不“正统”的哲学探索者,学界质疑是否存在“帕斯卡尔哲学”;就文献而言,帕斯卡尔《思想史》的次序、抄本真伪存疑。在思想史上,帕斯卡尔则存在着定位、接受和语境化问题。
随后,姚老师就以上问题对帕斯卡尔研究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,并按阶段将其划分为四种接受背景。一是在笛卡尔主义的危机之下,博叙埃、马勒布朗什、拜耶、伏尔泰等人对帕斯卡尔的思想进行了运用与阐释,并将帕斯卡尔“启蒙化”。二是秉持启蒙“道德科学”的普遍化策略,在19世纪,夏多布里昂将帕斯卡尔“诗化”与圣徒化,将其定位为“基督教天才”,库赞则发现了帕斯卡尔思想的世俗性,而圣伯夫认为帕斯卡尔的思想是文人的基督教。帕斯卡尔的第三个接受背景是浪漫派和实证主义。在天主教复兴运动中,帕斯卡尔的形象又发生了转变。四是法国的特殊性和世界秩序。帕斯卡尔实际上发现了世俗秩序的源头和出口。最后,姚老师创新性地指出,在1960年代,帕斯卡尔的思想也得到了关注,例如阿尔都塞称帕斯卡尔是黑格尔的“预演”,对其思想价值给与了充分的肯定。
姚老师深厚的思想与细致的梳理令现场师生收获颇丰。互动环节中,张箭飞教授、艾士薇副教授及在场学生就布鲁姆对帕斯卡尔的书写、学术史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展开充分交流,涂险峰教授进行总结。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(图文:彭丽;邀请人:艾士薇)